农户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葡萄地里采摘酿酒葡萄(无人机照片,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位于贺兰山脚下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一座由福建与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小镇,这里曾是“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成为6.6万百姓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
宁夏西海固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山大沟深、土地贫瘠。1996年,福建与宁夏确立对口帮扶关系。“吊庄移民”这一重大移民工程的实施,让西海固大山里的百姓搬迁到贺兰山东麓的未开垦之地。
为了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闽宁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为这片不毛之地带来了绿色的发展生机。闽宁镇所在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位于北纬38度左右,是业界公认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依托气候、资源优势,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闽宁镇挂牌。截至2024年底,闽宁镇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5万亩,建成葡萄酒企业13家,年产葡萄酒2.6万吨,综合产值30亿元,紫色葡萄串成为当地移民增收致富的“紫色梦想”。
农户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葡萄地里采摘酿酒葡萄(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农户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葡萄地里采摘酿酒葡萄(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拣选酿酒葡萄(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贺兰红酒庄酿酒车间工作(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对酿酒葡萄进行压榨处理(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贺兰红酒庄酿酒车间工作(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输送葡萄汁(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立兰酒庄包装葡萄酒(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贺兰红酒庄品鉴厅为游客准备各类葡萄酒(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位于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无人机照片,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位于贺兰山脚下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一座由福建与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小镇,这里曾是“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成为6.6万百姓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
宁夏西海固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山大沟深、土地贫瘠。1996年,福建与宁夏确立对口帮扶关系。“吊庄移民”这一重大移民工程的实施,让西海固大山里的百姓搬迁到贺兰山东麓的未开垦之地。
为了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闽宁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为这片不毛之地带来了绿色的发展生机。闽宁镇所在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位于北纬38度左右,是业界公认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依托气候、资源优势,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闽宁镇挂牌。截至2024年底,闽宁镇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5万亩,建成葡萄酒企业13家,年产葡萄酒2.6万吨,综合产值30亿元,紫色葡萄串成为当地移民增收致富的“紫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