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盐池县广袤的旱塬上,一支由高校教授、科研专家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科技团队扎根基层,以宁夏盐池饲草科技小院为阵地,探索出“产学研用政”深度融合的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该模式通过构建“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人才培育—产业联动”全链条服务体系,为西北旱区草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立足县域饲草产业发展需求,盐池县联合兰州大学、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等8家科研院所,依托宁夏盐池金林草业有限公司实体平台,组建跨区域、跨学科创新联合体。建立专家驻点机制,由宁夏大学伏兵哲教授团队与县科技局彭文栋研究员组成核心团队,带领6名教师、12名研究生常年驻守生产一线。采用“产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协作模式,重点突破牧草新品种选育、旱作饲草高效生产等关键技术。
宁夏饲草料良种繁育基地专家团队对牧草育种项目进行验收指导
为有效破解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双重难题,盐池县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通过“科研+实训”双轮驱动,成功培育国审牧草新品种1个,研发饲草种子繁育技术体系3套。创新“良种+良法”标准化生产模式,选育出适合盐池盐碱地种植的沙芦草、苜蓿新品系、无芒雀麦等新的饲草品种,建立干旱区优质苜蓿种子繁育技术体系,实现苜蓿收获率94%、种子产量提升54%、亩均成本节约206元。
盐池县农业农村局依托饲草科技小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同时,盐池县创新育才机制,建立“专家带徒+田间课堂”培养体系,累计开展饲草种植技术专项培训10余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技术骨干10余名,辐射培训农牧民超600人次。同步搭建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推行“科研选题-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培养,累计支持12名硕博人才驻点开展应用研究,其中3篇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获评2024年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产学研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为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盐池县创新推行“科技小院+企业+农户”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当地100多家企业和养殖户参与产业升级。建成6000余亩种子繁育基地,推广饲草种植20万余亩,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范式。科技小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通过牧草新品种选育、牧草良种繁育技术和饲草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有效解决荒漠草原修复与滩羊产业发展的饲草供给难题,辐射带动区域乡村振兴。